国际|NFT最初的5000天:艺术是否终将走向虚拟?
内文看点
估计有不少读者眉心紧锁一头雾水,不禁要发出那句灵魂之问:“什么是NFT?究竟能不能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解释给我们听?”
你可以将自己发的某一条朋友圈或者抖音视频制成NFT放在平台上销售。没准你就是继B哥之后的下一个传说,我愿意恭敬的称你一声C弟。
出生在1981年的B哥(数码画家Beeple)是见证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第一批80后,这一批人的青春记忆里还残留着千年虫爬过的痕迹。
Beeple本人,图片来自Twitter
编者按
2007年5月1日,美国数码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当日的数码绘画作品。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以及未来无数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发布一张当日新鲜绘制完成的数码作品。这样的“每天”共持续了13年半。所有这些绘画作品在2021年2月21日集结成一张巨型拼贴作品,以NFT形式发布,并提名为“每天:最初的5000天”。
这一作品在3月份举行的佳士得拍卖中创下纪录。今年五月,中国嘉德拍卖也首次推出艺术家宋婷的NFT作品,为中国的数字艺术与数字版权发展开创了道路。
《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图片来自于佳士得官网
▼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3月11日在佳士得进行的一次激动人心的加密艺术拍卖,这是传统拍卖行历史上首次出售的NFT艺术品,同时也是佳士得首次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的拍卖行为。
数码画家Beeple(原名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文中为表示尊敬将其称为B哥)的一幅名为“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days-the first 5000 days”的拼贴数码作品,拍出了等价于6930万美元以太币(ETH)的天价,在减去拍卖收费和税款之后,B哥本人获得了价值5300万美元的以太币(折合人民币约等于3亿4千万)。
他不禁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出“holy fuck!”的神圣感叹,天雷勾动地火,这一声粗鄙国骂来的本能直接却又发人深省,数月之前一副B哥的数码绘画作品,网上拍卖的价格仅为1000美元上下。凭借本次拍卖,B哥成为交易价格世界第三的艺术家。
Beeple的twitter截图
然而这种咸鱼翻身的狂野经历,并没有增强B哥对于加密货币的信仰,故事进展更为戏剧。B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枚以太币,从此加密货币的江湖上不见B哥的身影,只留下一个一夜暴富的诡谲传说。
B哥迅速将账户上的以太币全部置换成美元,潇洒而华丽的套现离场,钱到账时,B哥在迈阿密预定了一架私人飞机,开启了醉生梦死的庆祝派对,正所谓:且就长空赊明月,乘鹤醉酒白云边。
Beeple作品,来源https_www.beeple-crap.com
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提及自己被以太币的波动吓坏了,并声称NFT绝对是一个泡沫,有些类似于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
语出惊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币圈江湖的一众兄弟们无不心怀怨恨的冷嘲热讽几句,大有指责B哥是个忘恩负义的大尾巴狼的意思在里面。
Beeple作品,来源https_www.beeple-crap.com
到这里,估计有不少读者眉心紧锁一头雾水,不禁要发出那句灵魂之问:“什么是NFT?究竟能不能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解释给我们听?” 诸位莫急,且听郑某细细道来。
所谓NFT者,即是「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之英文缩写也。诸位要理解NFT,需要弄懂两个关键概念,同质化(fungible)和代币(token)。
Fungible的意思是同质化。要理解这一词的含义,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案例入手。现实世界中的物品可以分为同质化物品和非同质化物品。货币就是最典型的同质化物品,金属货币时代,每一克黄金/白银都是等价的。纸币时代,虽然纸钞上印有不同的编号,但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所以同样面额纸币的购买力是完全相同的。其他的例子还包括那些大宗商品(例如同等品质的钢铁、石油、粮食等)。非同质化(non-fungible)物品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古董市场、艺术品市场,没有一个古董或者艺术品是完全一样的,这些物品难以被标准化,因此每一个古董/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非同质化的(non-fungible)。
为了完整理解NFT,我们还需要再花费一点点精力去区分一下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与代币(token)的概念。加密货币比较容易理解,和生活中美元、人民币等通用货币一样起着交换媒介的作用,代表着基础价值。如今已被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等即是加密货币,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货币发行方,他们和所有货币一样有着自己的波动,通胀,以及和其他数字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至于代币(token)的概念则更为抽象,Token这个单词被翻译成代币,实际上即不完全准确且难以理解,有一种翻译方式将其译为“通证”也许更为精确,即代表一种“可流通的数字权益证明”。这个“权益证明”可以是门票、积分、合同、证书、点卡、证券、权限、资质等等。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看做是基础货币,其价值相对稳定;而代币(token)可以看做是波动幅度更大的高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高收益大,当然也可以让你赔掉底裤。
Beeple作品,来源https_www.beeple-crap.com
了解了同质化(fungible)与代币(token)两个概念后,我们可以这样讲,NFT是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式。简单粗暴的理解是,NFT在区块链中标记了谁拥有某一数字资产,它是一种“凭证”,可以代替数字资产本身来交易和流通。
交易NFT,就是交易数字资产的所有权。
由于每个NFT都包含唯一的标识数据,所以它作为“凭证”也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由于NFT记录在以太坊透明公开的分布式账户上,便又保证了“凭证”的安全可靠和一定意义上的“永久性”。
《WORM MILK》,图片来自Beeple的脸书主页
B哥那张“《每天-最初的5000天Ever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的购买者,所获得的即是一个加密文件。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购买者获得这一数码作品所有权这一事实被永久性的记录在了区块链上。
正如中国古代文人将印章印在自己所收藏的古画上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宣示物品所有权的行为。
《MEDICAL WASTE DISCHARGE》,图片来自Beeple的脸书主页
如果我们将艺术品界定为是由少数人创作并被少数人把玩的一种彰显社会身份的标识,那么NFT在这一点上做的更为直率彻底,虽然这种看法不免带有经济决定论的影子,如果我们可以暂时忽略那些偏爱松节油味道的传统藏家们的意见,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当然NFT对于年轻艺术家们似乎更加显示出其友好的一面,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今天,任何数字媒体都可以做成NFT。
举个例子,你可以将自己发的某一条朋友圈或者抖音视频制成NFT放在平台上销售。没准你就是继B哥之后的下一个传说,我愿意恭敬的称你一声C弟。
《Mom》,图片来自Beeple的脸书主页
无独有偶,Twitter的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 (Jack Dorsey) 在近日,以29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由他发布的第一条推文做成的NFT,据说目前依然在售卖之中,说不定哪天苏富比或者佳士得又拍出一个天文数字,“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变成一个可以无限刷新的现实。
于是在这样翻天覆地的浪潮下,中国资本也快速进场,亚洲加密艺术市场也快速起步,不同资本:画廊,平台从业者,艺术家与藏家也都抱着“快快上车”的态度在各大平台转发加密文化的魅力与潜力。
孑然长叹,徒然伤悲,每一个风口都是这样猝不及防,就算是 B 哥,也不能逃离套现跑路的烂俗剧情,是预谋已久,还是慌不择路,我们都无从知晓。
加密朋克CryptoPunk 7804》一个jpg格式的像素点头像拍出了七百六十万美元的价格. 图片来自 Larva Lab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出生在1981年的B哥是见证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第一批80后,这一批人的青春记忆里还残留着千年虫爬过的痕迹。他们不像出生在千禧年之后的数字土著们那样,成长于一个互联网天然存在的时代。
Beeple的作品有著极强的游戏色彩,并以新闻为元素。图片来自佳士得官网
我完全可以理解B哥的惊慌,他站在门槛上向那个正在崛起的加密世界观望,眼中映着尽虚空遍法界的喧哗与躁动,他兜着盆满钵满的美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门关上,头也不回的离币圈而去。
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区块链的记忆尤为出众。
B哥的骚操作永远是加密世界的一个传奇,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而这一信息也将被永远的刻写在区块链上,直到世界的尽头。
end
购藏咨询/商务合作
99yangkai@163.com